失独者之家 - 绿城科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5104|回复: 0

让我们传递给失独者“正能量”

[复制链接]

1444

主题

1136

回帖

1万

积分

小王

社区QQ达人本站版主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7-30 22: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已步入中年,又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他们是“失独者”,他们老来“依谁”,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然而,能够支撑起他们未来生活的除了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更要先扶起坍塌多年的内心。
不要急忙介入沉痛期
失独者群体很少主动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也不可能改变失去孩子这个事实。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刘铁刚说,这似乎成为了人类心理的一个通病,总是想要扭转过去,不成则放弃所有努力和改变。
但是,失独者的亲朋好友并不能因此强行去扭转他们这种状态,无论是苦口婆心的劝导还是单方面要求心理咨询师介入。
刘铁刚说,对于刚刚经历重大创伤的人,都需要经历一个沉痛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处于木僵状态,大脑一片空白,任何外界的声音、事物对他们而言都是零,所以他们不愿说话,喜欢独处,浑浑噩噩过着每一天。
“其实,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这都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机制。”他说,“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其实是避免因为听到、说到、看到那些伤心事而再次受伤。”
刘铁刚说,沉痛期一般会持续3到6个月,当失独者自然地度过了这个时期,并且开始出现自救意识的时候,专业心理治疗的介入才是一个最佳的方式,如果本人还没有准备好,依然排斥和拒绝时,则收效甚微。
家庭组成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孩子就是父母的天和地,尤其对于中年甚至老年丧子的人来说,生命已经日薄西山,遗忘失去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对于亲生父母而言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唯一可能弥补的,就是再生一个孩子或者领养一个孩子。但是,除生理上存在的难度以外,让一个全新的生命进入这个家庭是存在风险的。
曾有一对夫妻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独生女儿,后来,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夫妻在一家饭馆发现了一个和过世的女儿极其相似的女孩。女孩很善良,在听完他们的故事之后,主动提出当他们的孩子。此后近十年里,这对夫妻对这个女孩的呵护不亚于此前的女儿,然而,渐渐地,他们会不自觉地拿这个女孩跟女儿对比,时间越久越觉得她不如女儿。终于,女孩不堪重压选择了离开他们。
在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林晓看来,这样的悲剧并不意外。“对失独者而言,领养的孩子就是自己孩子的替代,他们是麻痹自己暂时忘却了失去孩子的事实,而不是真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刘铁刚说,失独者很容易从亲身孩子的状态出发去重新塑造、培养、评价一个领养的孩子,目标单一,而对这个孩子而言他想要的是独立发展,或者说突破以往的自己去成长,两者存在很大的矛盾,这可能会以制约这个孩子的自由发展作为代价,最终结果适得其反。
“一个家庭的组成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他说,如果有好心人愿意为这些失独家庭和失去父母的孩子牵线搭桥必须十分谨慎,否则只是为没能真正走出内心困境的家庭又增添一个悲剧。
失独者急需“专业”的爱
林晓认为,有时候,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能安慰对方,才能让对方重新振作。有爱的人未必就能跟这群人在同一思维平台对话。“最好是在这个群体中培养一些半专业的心理辅导志愿者。”
中年丧子的武汉母亲李铭兰曾一度被诊断为抑郁症,而这位坚强的女性想到儿子生前就一直很崇拜自己的积极上进,于是,她决定把对儿子的爱用在事业上,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几年后,她事业大获成功,还注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关于失独者家庭的社团组织“连心家园”,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惺惺相惜的人,既要自救也要救人。
不过,最近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从事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急需专业心理机构和人士的帮助。只有得到专业的帮助,这些公益组织才能持续、有效地展开互动,才不会让这些组织成为一条条锁链,捆绑的都是痛苦。
■文/胡珉琦 北青网选自《科技生活》周刊




上一篇:人大代表郭新志呼吁:失独家庭凸显养老问题严峻形势
下一篇:旧话重提:“失独者‘痛失我爱’之后,除了“自救”还应该有什么?”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