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 绿城科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4165|回复: 0

张家口: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的别样夕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17: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赵婧男摄影李小永
  题记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再一次激起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河北省张家口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张家口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72.3万人,公园里、广场上安然享受晚年的老人比比皆是。老龄化社会下,还有怎样的老人面对生活困境?今天社会如何养老?养老中会有怎样的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系列采访。
  永丰后街31号院曾是老干部局的福利房。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院子里,如今这里最年轻的住户75岁,年龄最大的92岁。常常有中年人和年轻人来这里看望老人,放下东西,便步履匆匆的离开了。天气好的时候,老人们喜欢坐在院里聊天。“楼下的老人上周还见呢,这周说走就走了”。时光把一些老人带走的时候,大伙也会唏嘘一番。除此之外,健康与子女便是这里永恒的话题。“怎么给儿女减轻负担。没法减!要不就锻炼身体别得病,要不就早点去世。”老人们有些调侃地说,表情却很平静。
  空巢老人空巢是一种必然
  10月2日,60岁的陈仲夫妇给29岁的儿子办完了婚事。如果不是这场婚事,儿子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家一次。8年前,陈仲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南昌工作。8年来,儿子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婚礼结束,儿子与儿媳收拾行装,准备在十一长假后回单位,陈仲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家里,短暂喧闹后,显得更加沉静。
  陈仲兄弟5人他排行最小,如今四个哥哥都年过60,子女们也都成家立业。“现在我们兄弟五个,都是典型的‘空巢老人’了。”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陈仲说,按照这样的概念,从儿子上大学开始,他就开始过起了“空巢”生活。而这样的“空巢”生活,是现在许多家庭共同的命运。“家家一个孩子,上大学一走,家里就剩下老两口了。”陈仲说,没退休前,每天上班,空不空巢感觉不明显,现在彻底退下来了,每天和老伴两个人在家里转悠,心里真是有些失落。不久前陈仲得了场重感冒,去医院输了两天液,一直是老伴照顾。没想到他的病没好,老伴也被传染了。两个人躺在一起输液,一种难以名状的无助让他心里着实难受了好久。
  “将来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就把这套房子卖了,到儿子身边再买一套。守着儿子一家,有个大事小情,也有个人帮衬。”陈仲说。“现在每家都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两个人要养四个老人,还要哺育后代,压力太大,帮不了孩子什么,管好自己的生活,将来身体好再帮他们把孩子拉扯大,我的任务就完成了。”陈仲规划着自己的晚年,带孩子成了最有意义的事。
  今年93岁的周老与老伴相依为命走过了70多个春秋。尽管各种老年病缠身,但是二老基本生活还能自理。老人有一双儿女,儿子几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了,女儿在北京生活今年也70多岁。“我的孩子现在跟孙子住在一起,她自己还需要别人照顾,更别指望来照顾我们了。”周老说,如今一把年纪,老两口的退休金主要用来看病。“我们俩现在谁都不敢病,将来谁要是先走了,另一个就只能住养老院了。”周老无奈地说。
  市民政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空巢老人达28.9万人。市区7.6万人,农村21.3万人。庞大的数字让空巢老人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
  桥西永丰街社区书记郑国慧告诉记者,他们社区的老人基本都和儿女分开居住。为了能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区与空巢老人子女建立联系卡,志愿者经常到空巢老人家走访,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子女们沟通联系。“让子女陪在老人身边不现实,我们能做的一方面是呼吁子女们常回家看看,一方面就是想尽办法,发挥社区优势为老年人多做些事情。”郑国慧说。
  独居老人健康就是给子女省心
  10月9日上午十点,永丰街社区几棵老树遮蔽下的门球场里,叮叮当当地响着门球的撞击声。深秋的阳光把水泥台上颜色各异的棉坐垫晒得暖融融的。打累了的老人就坐在垫子上安静的晒太阳,上场的老人们鲜有交谈,仿佛将说话的力气也省在了挥动球杆上。
  老树下休息的张君才老人今年89岁。几个儿子都已陆续退休,有的已经有了下一辈,谁都有一大家子等着忙活。张老第一个妻子陪伴了他28年,在张老50岁出头去世了。续弦后,第二任妻子又陪伴了张老28年,几年前也去世了。如今张老孤身一人生活,每天除了打球,就是在家看报纸。“孩子们常来看看我,有的也让我跟他们去住。我一个人住惯了,东西放在哪我都知道,和他们住生活习惯不一样,感觉不舒服。”张老介绍,他的生活基本能自理,孩子们不来就自己简单做一口饭吃。老人说,目前生活安逸而有规律,唯一的不足就是孤独。“我这个人好热闹,自己在家的时候安静的有点可怕,看电视想和别人讨论,身边也没人,常常盯着电视自言自语。”张老说。
  同样已入耄耋的李焕女老人独居几十年。如今依然住在两间平房里。自来水几家共用,冬天还要自己采暖。老人的儿子20年前已经去世,50多岁的女儿企业退休。“闺女让我过去跟她住,他们家的房子就那么点,比我这还窄,住不下。”由于没有工作,老人仅靠每月326元的低保生活。在我市60以上没工作的老人可以免费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如果生大病住院,由于各类药品报销比例不同,住院一次平均报销比例在50%左右。不住院,老人吃的药都需要自费,一旦得病生活就显得捉襟见肘。“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身体,健康就是给子女省心。”李焕女说。
  “在我们社区,像李老这样吃低保的独居老人有100多户,为了方便照顾,社区在这些老人家安装了‘爱心门铃’,老人的左邻右舍都是爱心志愿者。”社区负责人介绍,除了政府低保和医疗保险外,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有时会得到帮扶单位和社会爱心团体的帮助,而社区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关注这些老人,为他们积极争取各种政策,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失独家庭未来没有答案
  “我们去慰问她的时候,做了很多次工作,最后还是在她妹妹的沟通下才最终来到她家。”说起失去丈夫又失去独生子的温女士,曾经看望过她的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唏嘘不已。
  永丰街一处住着6、7人的大杂院最里面的一间房就是温女士的家。这间阴暗潮湿的西房,白天屋子要开着门才能敞亮一些。一间房子既是厨房也是卧室,一张床一个立柜一张桌子已经将这个家挤得满满当当。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柜子上那张20岁出头的年轻人的遗像。这张赫然眼前的照片,让每个来客都在瞬间读懂了这个家庭的不幸。
  温女士今年59岁,她和丈夫都是企业退休职工。由于疾病她的丈夫常年卧床,让夫妻俩感到安慰的是,他们的儿子很争气,高中毕业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可好景不长,几年前温女士的丈夫去世,紧接着儿子也在一次意外中丧生,这个贫困但温暖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遭遇不幸的温女士身体每况愈下。平日里除了妹妹过来照顾她的生活,她唯一的活动就是去母亲家走动走动。简陋的一间西房、千把块钱的退休金就是温女士老年所有的指望。
  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失独”无疑是这个家庭最大的灾难,子女的离去也常常会导致夫妻情感淡漠。
  “儿子,你最爱喝可乐,爸爸给你带来了。”每年中元节,50多岁的老李,就会在自己门口码上5、6瓶可乐,一边给儿子烧纸一边振振有词的和儿子“对话”。每当此时,从他身边路过的邻居都会为这位父亲感到深深的遗憾和难过。几年前,老李下夜班回家,发现20多岁的儿子因为心脏病突发,在家里去世。儿子的去世,让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性情大变。熟悉他的人介绍,过去老李性格开朗,现在走路永远低着头,大家再也听不到他多说一个字。因为儿子去世,妻子不想触景伤情,再也没有回过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失独家庭,都非常忌讳和别人谈起自己的子女,更害怕过各种节日。王先生的儿子白血病去世后,他和妻子相依为命。妻子不堪打击,身体虚弱,只要一想起儿子的事就昏厥。为了照顾妻子,王先生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情感。今年中秋节,实在压抑不住的王先生,在自家阳台痛哭失声。
  俗话说,养儿防老。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失去子女后,父母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未来也变得没有归处。
  ●评论 老有所养需要精神和制度双重保险
  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空巢、独居、失独已经成为一些老年群体不可忽视的生存状态。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们,如何帮助他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关乎社会的稳定,也真正考量着社会的文明。
  随着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进入空巢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与之相应的社会问题包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与空巢老人相比,独居老人和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更为突出。专家指出,独生子女现象对个人和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经成为中国转型时期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风险要素。这些特殊家庭的老年人不仅面临着精神孤寂,同时也面临着生活缺乏保障的隐忧。近几年来,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已经越来越被关注。刚刚修改的《老年人保护法》,将精神赡养提升到了法律的层面,不可谓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而在物质保障方面,面对子女无力照顾,还有一些中老年丧失子女的家庭,制度应及时伸出援手。比如,由国家和地方出资,为失独的父母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又如,有条件的地方不妨先行一步,为失独家庭建立“独立养老院”,实行免费供养。
  解决养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精神和制度双重保险,才能让每个人优雅、安详的老去。
  ●链接国外养老各有良策法国:政府力推养老券
  养老服务券是法国特有的预付定值通用服务券的一种,企业和个人均可申请,使用者可使用此券向养老服务机构提出服务请求,申报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时段,并使用该券进行服务报销。
  如今,法国政府通过减免25%的税收来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购买养老服务券。法国政府还计划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刺激养老服务券的使用,让更多老人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荷兰:老人热衷居家养老
  虽然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荷兰依然属于“少壮派”,但其迈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却并不慢。据荷兰中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荷兰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16%;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6%。
  荷兰老人一般不和成年的子女同住,目前有75%的老人由其配偶、亲戚、朋友、邻居照顾。凡购买医疗保险者,根据支付的保险金额,可享受由相关部门提供的不同等级的服务。其间,家庭医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生会定期跟踪监测服务对象,若老人出现身体异常,也可随时打电话告知家庭医生,评估后如有需要,家庭医生会定期派护士上门给老人测量各项基本身体指标。根据医生开具的证明,老人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申请。比如不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可以申请专人负责一切生活事宜。
  除此之外,各福利机构、教会中的志愿者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其提供的服务和组织的活动种类繁多,有些城市还专门设置了每周一次的老人购物日。服务公司会提前一个月将行程寄给老人,有兴趣的老人可提前报名,当天,公司会到老人家里接他们到商场购物。社区里也会经常组织活动,老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打球,不亦乐乎。
  日本:按体质选养老院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不断完善养老设施。为此,日本政府通过立法来保护老人晚年必须享受的合法权益。
  日本最早的养老院建于1895年。此后,日本政府将养老院纳入政府机构,并通过颁布《生活保护法》将老人院的称呼改为老人设施。1963年,日本又制定了《老人福祉法》,将老人设施改为“老人之家”。目前,日本的老人之家趋向多样化,老人们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进行选择。具体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政府建造的老人福祉设施,一种是收费老人之家。法律规定:老人福祉设施主要包括老人日托服务中心、养护老人之家、特别养护老人中心等。这些设施针对老人的身体情况和需要提供服务,比如,是否需要全程看护,能否自己洗澡等。费用则全部由国家保险承担,为老人解除了后顾之忧。由于老龄化日趋严重,日本政府设置的养老设施已无法满足需要。民营收费养老院越来越多,大致可分为“带全看护”、“住宅式”和“健康式”三类。入住收费养老院同样可享受国家保险,但政府向个人支付的保险费直接由养老院领取。



                        编辑:吴光艳 来源:张家口日报





上一篇:郭老侠谈“丹东事件”
下一篇:【管理员小王】有些想说的话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