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 绿城科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240|回复: 4

失独家庭恢复与重建探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8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3.jpg

      失独家庭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最近几年才进入全社会的视野。他们在上世纪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一个儿女,却由于各种不幸中老年丧子却又失去了生育能力。一方面面临失去独生子女的内心痛苦,另一方面,在家庭养老仍是主要养老模式的中国,他们的养老担忧更是亟待解决。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的失独家庭,而且每年以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同时人口学家作出预计,独生子女家庭在现代社会急剧膨胀导致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将突破1000万。失独家庭的恢复与重建光靠政府单方面是不够的,政府的救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局限在物质救助这样一个基础层面上的,而失独家庭的恢复应该是一个从微观个人到中观家庭再到宏观社会的这样一个恢复系统。不论是出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还是人道主义的社会帮扶。失独家庭的恢复研究与探索都是很有必要的。
经历丧子之痛的两性失独老人,所呈现的情感折磨与情感上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失独家庭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正是要以这样的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性的探索。
  贺某,失独5年,在得知自己独生儿子死于车祸的时候,他最先是愤怒老天的不公,继而看到年老的老婆痛不欲生,他变得沉默,在处理完儿子的丧事之后,他很快在北碚城区的建筑工地上找到一份工作,当时最多的想法是想让家里的经济条件好点为以后多存一些养老钱,也不想让自己有空闲下来去回忆儿子。一次在工地上一位工友兼邻居说“老贺,这么快就出来工作,恢复的挺快呀”,贺某听到后心理很不舒服。而贺某的妻子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先是回娘家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他娘家的兄弟姐妹家里住了很久才回到自己的家里。回到家里他们老两口晚间很早睡觉,以前经常去的地方也不去了,甚至早上买菜也要错开菜市场的高峰期,因为害怕见到熟人问东问西的。
  明某,失独10年,明某的独生儿子死于10年前的矿难事故,明某的妻子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过时的事实,她将儿子的照片经常放在家里的床头,来客人了就拿出儿子的照片夸耀自己的儿子在世时工作多么出色,在家里很孝顺,明某则在处理完儿子的后事之后,用补偿金维修了他们老家的房子,然后夫妻俩搬回农村老家去了,继而明某在农村老家以帮助别家干农活为主要经济收入,他坦言自己最忧虑的是自己和妻子以后如何养老,害怕身后事无人料理,虽然他们与亲戚朋友平时的交流之中对于丧子之痛表现的很平淡,但是夜深人静他们老夫妻经常互相安慰,明某也会陪着妻子共同回忆他们儿子的往事。
  男性失独老人在情感表达上受限于自己的男性性别意识比较明显,他们觉得社会给予男性的期望是家里的顶梁柱,即使家里发生什么样的打击性的事件,男性都要保持对于家庭的责任主体地位,使这个家庭恢复到正常的运转。所以男性失独老人的情感是受到压抑的,他们通常的宣泄形式是忘我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寻求在家庭之外的情感依托。角色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男性在家庭中的情感表达是受到忽视的,社会上往往更多的愿意倾听女性失独老人的诉说,在这个过程中,男性的家庭生活重心转移到对于家庭生活未来的关注上面。进一步隐藏自己的感情需要。
  女性失独老人的情感表现则更加的直白,他们会通过痛苦,忧伤,哭诉等这样一些表象的痛苦发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丧子之痛。同时,女性更加容易向自己的亲属,邻居这样一些熟人圈子求助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她们在获得亲属朋辈群体的安慰过程中寻找失独之痛的发泄点新的情感弥补点。回到家庭生活当中,女性失独老人更容易将生活重心转移到丈夫身上,希望从丈夫身上得到更多的情感弥补。这对于失独家庭的夫妻关系是一次考验。很多的失独家庭夫妻关系出现裂痕都是夫妻双方的情感诉求不一致导致。
失独家庭双方亟待回归家庭
  限于中国传统意识对于“丧子”话题的回避性讨论,失独老人在公众场合一般不会将自己的痛苦表现出来,拿到公众场合当作公众的谈资也难以接受在公众场合集体给予他们行为的同情心。贺某曾经在访谈中谈到,自己在丧失独生儿子之后,每当邻里之间谈到死的话题的时候他们默不作声的离开,他们害怕邻居间讨论的话题一下子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失独的两性双方只有将交流的对象转移到家庭里面。失独家庭的男女性双方不管在情绪控制以及恢复,伤痛治疗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在长期进行失独家庭功能的恢复与重建社会工作介入服务时,总结出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三阶段法,下来将对三阶段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阶段:失独家庭男女情感需求满足期
  第一阶段的社会工作服务是社工与失独家庭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重要储备阶段,面对他们的情感空巢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是一个合适的契机。女性失独老人的直接情感需要是痛苦的发泄,情感的共鸣与家庭情感的弥补,那么社工首先要做好失独老人夫妻沟通的桥梁,将女性的情感需求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对方并努力维护夫妻间的良好沟通关系。同时将夫妻双方的生活聚焦点都聚集到家庭上来,让女性失独老人在家庭这样一个场域中获得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对于男性失独老人来说,第一阶段的主要需求是稳定家庭,在工作或者是事业上弥补情感痛苦。社工的介入重在男性后期职业规划,以稳定的经济收入基础和对未来生活的基本生活保障预期是男性失独老人的关注重心,社工的介入重在男性失独老人就业潜能的发挥和失独家庭直接资源的发掘。社工的角色就是资源的链接者,潜能的开发者和生活信心的鼓励者。
  第二阶段:失独家庭社交拓展恢复期
  失独家庭在经历失独的痛苦之后一般会避免在公众场合出现,将交往中心回缩到以亲属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系统里面或者是以一定地域距离为基础的邻里系统。在第二阶段服务时间段内,对于女性失独老人要以鼓励“走出去”为主,通过兴趣导引,社区活动等方式吸引女性失独老人回归社区交往圈子,同时,一定形式的职业工作更有利于女性失独老人重新回归社会。男性失独老人重在恢复社会对于其角色的接纳,男性失独老人的社会职业圈子在给予其工作上的辅助之外重要的是抹去失独老人的心理隐形标签。在职业场所这样一个直接交往圈子里面给予男性失独老人更多发展空间,以完全接纳的态度接纳男性失独老人在工作中变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和反应。这个阶段社工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社会关系的梳理者和沟通者。
  第三阶段:失独家庭社会功能重建期
  在经历前两个阶段过后,失独家庭的情感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社会关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传统家庭的社会性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家庭社会保障功能等。那么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我将失独家庭需要恢复与重建的功能定义为家庭与社会正常连接和互动。连接的含义是失独家庭融入社会,与社会发生资源的交换。互动是指失独家庭与社会互相作用与影响,失独家庭的正向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又反哺失独家庭。在这个阶段,失独家庭的社会需求趋于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失独老人将生活的关注点转移到如何在社会条件下正常的生活与发展。第三阶段的失独家庭介入重点在失独家庭个人潜意识中失独角色的淡忘和提高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编辑/记者:刘奇 稿件来源: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汪全洲)
                2015-09-27 16:32:29




上一篇:深泽失独家庭度别样中秋(河北)
下一篇:情系中秋 高店村社区为失独家庭送温暖 (江苏)
爱在失独者之家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谢谢汪教授!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5-9-29 07: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析透彻。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5-9-29 12: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失独人员的情况的确如此.
尽管有人在做善事时,只是按照良心、道义和仁爱在行动,并没有想要也没有想到会有回报,但一个人把善事做出之后,是不可能在世间不产生任何反响的----知恩图报之
发表于 2015-10-3 20: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有同感!失独者就得自己调整好自己,克服一切困难,好好活下去!!
很好,今天上网很顺利,不知道前几天怎么了?上不去网。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