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162|回复: 0

孩子离开后,我成了孤魂野鬼…”浅谈失独家庭的悲与痛!

[复制链接]

1444

主题

1135

回帖

1万

积分

小王

社区QQ达人本站版主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3-4-14 13: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忘了是什么时候,在网上看见一则消息:
一位母亲唯一的儿子突发重病,在美国去世。
从那以后,她经常在微博上跟儿子“互动”,倾诉哀思,一天一天熬着过日子。
后来,她50多岁的时候,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怀孕,最终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女儿的到来和成长,似乎缓解了她的一些悲痛。
但,她之后不管发什么微博,还是会提到儿子,艾特儿子。
也许,这份思念和痛苦,将伴随这位妈妈的余生,
同样,中国经济研究专家柳红,在16岁的儿子去世后,她的精神和身体极度透支。
她说:“孩子走了,我的身体和精神也垮了”。
失去儿子后,一位母亲说:那个下午,我成了这个世界的孤魂野鬼……
面对他们这样铺天盖地的痛苦,旁人的任何安慰,好像都是苍白无力的。
此恨绵绵无绝期,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其实,承受这种痛苦的家庭,不在少数。
失去独生子女,也叫“失独家庭”。
在中国,失独家庭大约有100万个,每年还会增加7.6万个。
根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推算,到2050年,中国失独家庭数量将到达1000万。
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千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和老人们孤苦无依的余生。
知乎上有个故事,答主的表哥在2017年去世。
出事那天,表哥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
之后两年,姨妈不停在这条朋友圈下面留言。
每一条都让人泪奔。
一、哀伤延长障碍:失独是最痛苦的创伤
59岁的孙玉华选择了自杀。
那一年,距离她女儿车祸身亡,已经过去12年了。
早在女儿去世后,孙玉华的老公就开始失眠,他整夜睡不着,整个人像是傻了。
亲戚说,从那时候起,夫妻俩应该就患上了抑郁症。
12年,也没走出来过。
在以前,很多人会觉得这只是悲伤过度,想不开。最后导致了抑郁。
经过研究才发现,这不是悲伤,也不是抑郁,而是一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延长哀伤障碍。
在亲人去世后,人们长期没有办法释怀、放下,总是强烈渴望见到逝去的亲人,或者只想着逝去的亲人,对周围世界视若无睹、漠不关心,同时,他们还会有很多的负面情绪,比如自责、否认、愤怒等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如果这些情况持续半年以上,就意味着可能是延长哀伤障碍。
事实上,刚失去亲人的几个月内,大多数人都很难马上走出来,他们会持续感觉到强烈的哀伤,会不断回忆离开的亲人,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认知、思维、逻辑混乱等哀伤反应。
对大部分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痛苦的情绪、想法和行为也会逐渐减轻,慢慢消失,他们会重新投入新的生活。
就像电视剧《金婚》,女主角文丽一直渴望生儿子,第四胎终于得偿所愿。
她一直溺爱、保护这个孩子,为儿子忽略其他家人。
可儿子30多岁时,突然英年早逝。文丽悲痛不已。
但她还是走出来了,而且,她比老公佟志走出来更快一些。
但有一小部分人,大约10%~20%,他们的哀伤反应很难缓解,同时还可能伴随抑郁症、焦虑障碍等。
比如一直以泪洗面的江歌妈妈,还有在女儿去世12年后自杀的孙玉华。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延长哀伤障碍呢?
这里有五个诊断标准:
1、持续性的悲痛
亲人去世的一年后,仍然走不出来,经常感到极度悲伤,以泪洗面,无法自拔;
2、大量的怀念
迟迟不能接受逝者的死亡事实,不断用各种方式怀念逝者。比如“指鹿”妈妈,儿子去年7年后,还在微博不停悼念儿子。
3、情感失调
要么变得麻木冷漠,对事情提不起兴趣,要么变得易怒易激惹,整个人似乎转了性子。
4、严重自责后悔
偏执地认为所爱之人的死是自己造成的,或者自己如果做了什么,也许就能避免,或者对自己之前做过的事后悔。
5、自杀倾向
随着自责情绪严重,他们很容易产生跟逝者一起去死的想法,生活失去意义。
对任何人来说,丧亲哀伤都是无比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丧子,在所有的丧亲类型当中,是最为痛苦的。
而丧失唯一的孩子,更是悲上加悲,痛上加痛。
因此,在失独家庭中,延长哀伤障碍最为高发。
二、如何面对所爱之人的离去?
面对这些忍,我们总是希望可以做些什么,让他们更好受一些。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正常情况下,这种哀伤会怎么过去?
经历重大的丧失,人们一般会出现五个阶段:
1. 否认;这是哀伤的初期。否认或拒绝接受事实,觉得爱的人根本没有离开。比如抱着对方遗体不允许下葬,吃饭时还会摆上对方的碗筷等。
2. 愤怒;对丧失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比如对加害者充满愤怒、攻击和报复,甚至对逝者感到愤怒,指责他们不该抛下自己。
3. 讨价还价;比如与逝者做交易,会祈求用自己的十年寿命换他们多活一年,希望替他们去死,或者祈求上天,如果能让逝者回来、自己做什么都行。
4. 抑郁;这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认清现实,知道对方真的离开了,会陷入深深的无助、沮丧、悲痛。痛苦,对生活失去希望。
5. 接受;他们开始逐渐接受事实,接受分两种,一种是被动地接受,还有一种是积极地面对丧失。
当然,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按照顺序,完全经历这几个阶段,有些人可能会持续在一两个阶段内。
而延长哀伤障碍患者往往在前四个阶段中来回反复,挣脱不了。
因为,他们只记得那些有逝去的亲人参与的事情,其他跟逝者无关的事,他们完全忘记了。
所以,对于未来,他们也很难有任何想象,因为未来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不会有任何意义了。
未来没指望,他们就会一直陷在过去的痛苦里,没有办法开始新的生活。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外,我们能做的有以下几件事:
第一,失独者自己呆着,很容易感觉到崩溃和心灰意冷,可以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陪伴。让失独者减少孤独感。
第二,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千万别让他们“节哀顺变”。让他们尽情哭出来,喊出来,写出来,尽可能宣泄情绪,就有希望帮助他们接受事实。
第三,别着急让他们走出来,因为这意味着对亲人的背叛。
第四,寻找互助性团体,让他们能够抱团取暖,找到真正能相互理解的人。
第五,帮助他们举行哀悼仪式,比如,写信、祭奠等,都是爱的联结,找到倾诉的渠道,重新看待死亡,是走出哀伤的又一条途径。
三、我走了,你要好好活着。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台词:
“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请记住你爱着和爱过的人。”
记住,并不是抓住不放。
亲人离去,每个人都会有深深的内疚,自责。
总觉得,离开的那个人痛苦无比,会责怪我们。
但其实,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离去的那个人是自己。我们最想对活下来的人说什么?
我们会责怪他们嘛?会愿意看到他们深陷痛苦不可自拔吗?
当然不是。
任何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都不会跟爱自己的亲人说“都怪你”,“我恨你”。
而是,我走了,你要好好活着。
如果,人走后还能发声,他们最想对自己爸爸妈妈说的可能就是:
爸爸妈妈,别难过,我走了,你们要好好活着。
就像之前提到的柳红,她人生重新开始的动力就是儿子,她“一定要活下去,儿子也希望我活得好”。
她开始锻炼身体,参加马拉松,各种民间公益活动。
十几年过去,她帮助了很多跟她一样遭遇不幸的人。她说: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好,让我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也许,她的孩子能够看见,也会为这样的妈妈感到放心,和自豪。
他走了,他妈妈也真的在好好活着!
作者:Tim





上一篇:老军营街道劲松社区:“心灵微光”志愿服务温暖失独家庭
下一篇:一把年纪了,孩子还那么小” 失独再育妈妈惟愿孩子平安一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