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456|回复: 0

为逝者亲属疗愈哀伤 直面丧亲之痛

[复制链接]

1444

主题

1135

回帖

1万

积分

小王

社区QQ达人本站版主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2-4-9 15: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然而,今年的清明节尤为特殊,我们仍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又刚经历东航MU5735航班上132个鲜活生命戛然而止的惨痛事故,如何更好地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在清明节前夕,湘妹子全媒体推出疫下“新”清明特别报道,为您讲述那些向死而生的新心态、积蓄力量的新思念,以及“云游”潇湘的新方式。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疗愈自己,也疗愈世界。




直面丧亲之痛




他们为逝者亲属疗愈哀伤




整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过去的一周,由于一场空前的空难,如何对遇难者家属进行心理援助,成了不少人关心的话题。一位支援空难事故搜救前线的心理专家说的话,在互联网刷屏:“如果不曾忘记,那就永远在一起。”




在心理学中,与逝者的重建连接是使丧亲者恢复生活最好的办法,清明节的各种仪式,正是帮助生者重新与逝者对话,获得心理抚慰,从而重生。




清明节前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找到一些一线社工和心理工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听他们讲述那些年疗愈过的哀伤。在这些疗愈的故事中,我们或许可以更加懂得如何珍视当下,勇敢前行。




重新发芽的三角梅




刘希是长沙某社区的社工,在一些公益活动上,刘希常常会见到彭阿姨,算是熟人。刘希听到消息:彭阿姨的儿子去世了。




刘希也了解彭阿姨的一些情况:退休教师,早年离异,和30多岁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相依为命。




丧事办完后的第三天,她和同事上门探望。




敲了很久,门才打开,彭阿姨满脸是汗,气色很不好。一进门,刘希就发现房间里很闷,大热天,窗户居然是关着的。聊了几句,彭阿姨也不想多说。




“晚年丧子,从此要一个人生活。这个现实,一下子确实很难接受。”刘希能理解。




起先,刘希寄望彭阿姨能自己解开心结。接下来又上门探视了两次,她发现,情况似乎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和同事商量后,刘希决定对彭阿姨进行“哀伤辅导”。




彭阿姨收集了儿子从小到大的很多照片。刘希让她买了个相册,把照片认真整理归纳。这是“哀伤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让辅导对象正视现实。




望着一张张老照片,彭阿姨难免回忆起点滴往事:小时候,儿子从床上摔下来;她每次买菜回家,儿子都站在楼下等……刘希让彭阿姨买了个笔记本,把这些细节都记录下来。




“写回忆录,一方面是宣泄情绪,就像在亲人的葬礼上放声痛哭。积压的情绪排遣出来,就好多了。”刘希解释,“另一方面,也是让她把没对儿子说的话说完,完成正式告别。”




交流过程中,刘希发现,彭阿姨的哀伤中还藏着自责。




原来,彭阿姨儿子过世前,老说眼睛痛,她也没太在意。后来,彭阿姨一直怀疑,是自己没及时带儿子去看医生,才导致悲剧发生。




为了化解彭阿姨的自责,刘希特意去了趟医院。彭阿姨儿子生前比较胖,打鼾严重。医生分析,死亡原因可能是睡梦中呼吸骤停,跟眼睛没关系。






刘希在工作中




刘希向彭阿姨反馈了这些情况。那一刻她发现,对方脸上某个凝重的东西,突然化开了。当年9月,社区组织“最美阳台”活动,彭阿姨知道后,特地赶去领了一株三角梅。这个信息,让刘希很高兴,“愿意回归社交网络,说明她已经逐渐走出了哀伤期”。




刘希再一次上门探视时,彭阿姨刚出远门回来。阳台上的三角梅,花朵已经枯了,枝丫上,又长出了新芽。




走出房子和爸爸告别的小女孩


“为什么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这是不少人在面对丧亲事件发生时的第一反应。心理咨询师廖峻澜说:这种悲伤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以逐渐地回到社会生活中。但有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依旧走不出来,严重的悲痛也许会变成一种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疗愈。




廖峻澜曾遇到过一个令人心碎的案例。来咨询的女孩八岁,从小父母就离婚了,跟着父亲长大,后来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力抚养她,女孩于是又辗转到姑姑家里生活。




到了姑姑家,女孩几乎不和姑姑沟通,她告诉别人,自己心里有个小房子,每天在小房子里和爸爸待在一起。女孩最常做的事,就是躲在卧室里,抱着爸爸的骨灰盒说,这是爸爸生病的骨头,她在给爸爸治病。




姑姑一开始以为女孩精神出问题了,但是和女孩聊天时,发现女孩只是特别希望爸爸活着。




后来,姑姑带着女孩找到了廖峻澜。廖峻澜发现,这个孩子在父亲去世之后就没有接受过心理辅导,她把各种混乱的情绪埋在心里,哀伤状态就一直延长。




廖峻澜开始和女孩聊天的时候,她问小女孩:“有没有把自己很想爸爸,而且想得很难受的情况告诉姑姑?”




女孩答:“我觉得跟姑姑说没用,大人不会理解的,我只要住在我心里的小房子里,就和爸爸在一起了。”




廖峻澜又问:“为什么觉得姑姑理解不了呢?”女孩说:“姑姑一看见我哭就害怕,看见我和毛绒玩具说话,就觉得我疯了,其实,我只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




于是,廖峻澜开始了对小女孩的哀伤辅导。




她在对小女孩后续的疗愈中采取一种空椅子的做法:让女孩想象爸爸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把心里想说的话告诉爸爸,又让女孩坐在椅子上扮演爸爸,模仿爸爸的说话语气,把爸爸想对女儿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辅导过程中,女孩哭得很伤心,而哭过之后,她终于愿意直面事实,挥挥手向爸爸告别。




咨询结束后,女孩对廖峻澜说,心里舒服多了,心里的小房子不再是黑乎乎的样子,开始有了一丝光。




廖峻澜也给了女孩姑姑建议: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哀伤的方式,以后如果再看到孩子哭或者和毛绒玩具说话,不要去干涉孩子的情感,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她的情感。




号啕大哭的妻子


“你好,我是殡仪社工,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暖心小屋坐坐……”每个工作日的上午,麦林准时来到殡仪馆,开启“哀伤辅导”工作。




那天,正当麦林准备结束“巡逻”时,忽然听到一旁家属休息室传来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只见一位女士蹲在角落号啕大哭、颤抖不已。几位亲属围在其身边不知所措,只是一味劝她“不要哭,要坚强”。麦林随即以介绍手续流程为切入点接近她,提醒亲属,要允许她哭泣,宣泄悲痛情绪。




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女士姓刘,逝者是她的丈夫。人到中年,日子过得很红火,然而丈夫的生命却因为突如其来的车祸戛然而止。悲痛的情绪让刘女士全身止不住地颤抖,麦林紧紧握住她的双手,采用“同频共振”的心理学共情方法陪伴在一旁。一个多小时后,刘女士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并停止了哭泣。




“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意外死亡的逝者家属,比如车祸、工伤、猝死等。这个群体的情绪波动非常大,难以接受亲人的突然离世。”麦林说,其间,他们会观察每个人的情绪状况,给予不同的服务,“‘哀伤辅导’不是简单的安慰、陪伴,而是运用专业心理学方法,通过真诚沟通、人文关怀等方法引导帮助丧属度过因失去亲人心理最沉痛、难受的时刻。”




那些没被发现的哀伤


一些没有被“发现”的哀伤,也在清明这个时节更加汹涌。无论是在社交网站相关热帖里,还是心理咨询室的电话那头,一些思念仍然深刻。“今天晚上,爷爷给我托梦了,要我加油考个好大学。”“快到清明节。我总是很频繁地想起母亲。”




每到这个季节,心理咨询师方子都会在社交网站上认真看这些帖子,然后回复他们,如何缓解悲伤,如何走出痛苦。




“接受生命的丧失,为爱按下暂停键,和亲人建立新的联系。”




“倾诉或者抒写哀伤,写一部与亲人有关的回忆录。”




“按照风俗习惯纪念逝者,感谢逝者生前给予我们的美好回忆,告诉逝者我们爱的思念、我们的不舍之情,并向远在天堂的逝者致以美好的祝福。”




常常,她都会在深夜收到一些感谢,这让她很欣慰。




有一个女孩告诉她,她已经不再每天晚上都梦见妈妈了,她虽然还是很想她,可是,自己已经能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现实,且努力地生活下去了。“我身上的美好品质都是妈妈给我的,我要把它延续下去。”女孩对方子说。




“一些人在转化丧亲之痛的历程中,会出现新心态,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活得真实、深刻、透彻。”方子说。尽管逝者已逝,可是逝者的爱已经在无尽的日子里给了生者力量。

转:今日女报







上一篇:完善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政策体系探析
下一篇:两部门:关于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标准的通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