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 绿城科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5984|回复: 4

[扬子晚报整版报道] 南京失独家庭代表准备向全国人大递交诉求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6 0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在填写123 于 2013-2-26 08:58 编辑

内容太多,给个链接,点击浏览
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3-02/26/content_58826.htm?div=-1




上一篇:劳动力绝对数首降,人口红利出现拐点
下一篇: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大关:空巢失独多 赡养纠纷增
爱在失独者之家

110

主题

220

回帖

2万

积分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社区QQ达人活跃会员本站版主

QQ
发表于 2013-2-26 2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沉默 于 2013-2-26 20:03 编辑

                     听失独家庭诉说两难


    一难:没监护人签字,就医、进养老院障碍多

    低收入的失独人群,十分担心日后没有“监护人”的养老,首先是没有监护人签字,他们在医院治疗、入住机构养老等方面“低人一等”。“许多失独父母因年老体衰,孤苦无依,希望能在养老院安度晚年,但监护人的经济条件好坏成为入院主要障碍。”诉求书中提到,没有监护人,经济条件又差,想进养老机构就更难!有的失独老人提出想通过自己住的房子来“以房养老”,但目前没有专业机构牵头操作,也缺乏政策依据。还有的父母提出,与普通老人一道入住养老院,极易“触景生情”,企盼政府能为这部分人开设失独老人养老院。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服务处处长周新华介绍,目前全市有280家各种级别的养老院,总床位有3.8万张,每千名老人的床位数达33张,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入住养老机构难的命题几乎不存在;“监护人”的签字难题,可以经由司法部门特殊处理,相信也不会阻碍失独老人治疗和养老。“但专业的心理关爱,将是一项长期命题。”周新华透露,南京已经对雨花台区等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失独、失能、监护责任等,都在评估范围,为日后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难:始终难走出精神和心理上的困境

    对于相当一部分失独人群而言,他们的经济条件尚好,最大的痛苦是始终无法走出精神和心理上的困境,不能与人交流沟通,不敢与熟人亲友相处。50开外的李女士和丈夫江先生(化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公务员家庭组合,唯一的儿子9年前因病去世。作为这些年痛苦的见证,就是他们原样保留了儿子房间的一切,每天丈夫上班后,她不由自主地要去那里呆上一阵,床头柜上的照片,床下的拖鞋,一直到墙上当年那些篮球明星。而周先生,两年前读初中的儿子抑郁症在校自杀,他只当天在事故现场惨烈地嚎叫一声,之后再也没有了眼泪。更为悲剧的是曹女士,女儿意外去世后,她已失去生育能力,丈夫无奈与她离婚,另外组建了家庭。“我几乎在一年间失去了一切!”

    2012年4月,一桩新闻惊动国内:在英国某国际最著名的高校之一留学的南京籍年轻人张同学,在伯明翰市过马路时,在斑马线上被一辆高速行驶的警车撞倒身亡。此时这个品学兼优的24岁帅小伙,与父母刚刚分开两个月。“儿子曾经与我们商量过,学业既成就回来报效父母和家乡。”张先生是科研工作者,痛苦来得极其突然,他说自己不能痛苦,得把妻子安全地“渡过岸”。

    他在南京雨花功德园“爱星港湾携助关爱中心”,是最为坚强,也最为独特的一个父亲,很多刚刚失去孩子,或至今不能走出伤痛的人,都愿意与他聊聊,在共同的缅怀中分享他坚强的内心。“我们是从钢丝上摔下来的不幸者,这是需要面对的事实。”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能够坚强,是缘于对苦难的认知:很多有子女的家庭又能怎样?孩子出国、工作,能一直在你身边吗?他慰藉自己和妻子:“孩子只是出远门暂时回不来,我们快乐坚强地活着,对他就是最大的安慰!”

    据雨花功德园负责人介绍,港湾成立3年,通过不断组织大家外出登山、踏青、郊游,甚至做慈善公益活动来抚慰大家心灵上的剧痛,带领他们渐渐走出最痛的弯道,实现各自在人生中最后的涅槃。

    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沉默到底

110

主题

220

回帖

2万

积分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社区QQ达人活跃会员本站版主

QQ
发表于 2013-2-26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让他们老无所依
南京失独家庭代表准备向全国人大递交诉求书
希望全社会帮帮逾百万个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尽快在国家层面立法救助
董婉愉




    张叶 绘




    扬子晚报讯 (记者 董婉愉)“没有监护人,经济收入低,是入住养老院的主要障碍;长期伤心抑郁体弱多病,既需要身体治疗,更渴望心理抚慰。我们代表全国百万户失独家庭,向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提出诉求,希望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尽快对这个特殊人群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并单独对这部分人群实施立法救助。”上周末,南京几十个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聚集在南京雨花功德园,以这里3年前成立的“爱星港湾携助关爱中心”公益平台,向包括扬子晚报在内的媒体、市民政局和计生部门代表提出申请。据透露,该诉求书经过讨论后,还将发往南京市和江苏省相关政府部门。

    国家优惠政策中尚无失独群体的

    张老是“诉求书”的起草人,他已72岁,是“爱星港湾”这个群体中年龄最大的。他和妻子早在有独生子女政策前就率先只生一个。不料在海南工作的儿子,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其状十分悲惨。他用了14年才渐渐走出困境。记者看到,诉求书主要包括呼吁解决老人今后进机构养老的难题,对收入低的家庭进行救助,对伤害大、难于走出困境的群体进行专业心理慰藉等。

    “计生国策推行30多年来,失独家庭也在不断增加,但各地各部门推出的各种帮扶政策不一而足,我们希望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关爱政策。”张老介绍,诉求书提出来后,“爱星港湾”29户家庭代表中有22人在上面签了字。

    张老说,失独人群渐老,他们在排队挂号、看病抓药、病重住院等方面,全程都没有子女陪护照料。既没有子女赡养费的支持,在住房、医疗、丧葬等方面也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社会上针对各类困难群体,如残疾人、退伍军人、低收入人群等都有专门的政策,但失独群体几乎没有。

    南京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

    南京近日刚出台了《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把扶助资金从原先“伤残”每月120元补贴提高到400元、“死亡”每月从150元提高到500元,这对于失独家庭中收入低的确实大有帮助。这些失独父母表示,即使南京在全国的经济条件中算好的,但低收入的失独父母危机感强于普通人,为此一些家庭代表提议在功德园“爱星港湾”中建立关爱基金,由他们中经济条件好的先加入。失独母亲周女士说:“我们曾是一个幸福甜蜜的一家三口,儿子离开后对我们打击最大的不是经济,是我们在精神上的缺失,”她流着泪表示自己和丈夫愿意赞助该项基金。同样失去儿子的下岗失业的刘女士,原本希望儿子工作后能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不料孩子在高三时一次体育课上突发疾病,两个月后离开人世。“新政策和关爱基金也许对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不很重要,可对于我家这样低收入的,就是一份看得见的收入啊。”

    失独者的坎坷经历让其他市民动容。已经安葬在功德园的一位老太太,生前要求女儿,自己去世后,请把她积攒的3600元投入到爱星港湾基金中去,专门帮扶收入低的父母们。


沉默到底
 楼主| 发表于 2013-2-27 05: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再登录扬子晚报电子版发觉失独报道整版都被封掉了!好在已经有快照了!下面是今天被删封后的链接(第十版没有了!)
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3-02/26/node_1.htm
爱在失独者之家
发表于 2013-2-27 19: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怕,才封杀。
呼吁政府兑现承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