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者之家 - 绿城科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失独者之家交流群

社区广播台

查看: 5503|回复: 0

让我们来安慰"失独"的父母亲

[复制链接]

1444

主题

1136

回帖

1万

积分

小王

社区QQ达人本站版主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9-12 15: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石家庄8月20日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任丽颖 袁军宝)近日,“一位计生委主任的失独之痛”报道刺激了网友痛感神经。目前,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超百万,“失独”家庭目前到底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国家对这部分特殊家庭到底有没有相应的政策?该如何健全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让“失独”家庭的父亲母亲有温暖而有尊严的晚年?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网友聚焦“失独”之痛
  报道称,曾为石家庄市某大型国企计生委干部的李建荣曾经为计划生育政策做出突出贡献——成功说服单位不少育龄妇女只要一个孩子,并以身作则毅然打掉曾在腹中的二胎。然而,就在今年初,这位64岁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儿子。她和丈夫陷入了对“老无所依”的深深恐惧之中。
  网友对这李建荣及更多的“失独家庭”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他们都曾经拥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子女绕膝,其乐融融,但车祸、疾病、灾难以及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让他们陷入了永远的沉痛。
  一位网友说,“不管什么身份,失去孩子的痛苦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唯一的希望没有了。”然而,这些“失独者”年龄普遍偏大,再孕难度很高,即使再孕,有很多人也担心再孕孩子的健康以及父母的抚养能力等问题。
  一些网友表示,巨大的“失独”打击,让许多“失独家庭”难以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形成了社会巨痛。网友呼吁政府能够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从物质上予以照顾,同时在精神上通过适当方式给予抚慰。网友“云中谁忆”说:“就和他们(‘失独家庭’)当初都领了‘光荣证’一样,到今天这个证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如何善待这部分人群也决定了人们未来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心。

“失独”之痛难拭养老之忧又袭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失独者”长期陷入痛楚当中,很多人自行封闭,躲避人群,承受极大精神折磨。“失独”父母的精神困境与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今的李建荣,已经不愿意再面对任何媒体,也不愿意再回忆过去,更不愿意为此去回答任何问题。而在石家庄西北一个大杂院一样的小区里,记者见到了另一位“失独”母亲王钧。她中年与丈夫离异,晚年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和外孙,现在一个人独自生活。
  女儿的遗物都被亲戚们拿走了,他们担心她触景生情。但有些记忆却无法抹掉,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往事像连续剧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王钧脑海中。每逢年关的她倍感凄凉,“别人过年我过劫。”王钧说。
  在山东滨州,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59岁的房树春,四年前年仅26岁的独子在单位猝死,至今他仍没有从伤痛中走出来。“几乎不愿待在家里,我这人很喜欢小孩的,从出了这件事以后,我几乎不接触小孩或者是回避。”房树春说,丧子之后他不去参加同事、朋友孩子的婚礼,只有趁小区没人的时候出来散心。
  另外,一位不愿和记者见面的“失独”母亲“笛儿的妈妈”通过QQ聊天的方式告诉记者,自孩子因车祸去世之后,他们便举家从辽宁沈阳搬到了营口,“因为在这里没人认识我,我还可以自己骗骗自己。”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孤独和痛苦,许多“失独”父母们已开始面临年龄较大而“老无所依”的困境。王钧目前最担心的是今后如何养老,她曾四处打听养老院,她每月的退休金有1600元,有自己面积不大的一套房子,以她的收入,住不起太好的养老院,但如果选择居家养老,生病住院手术连个签字的人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失独家庭”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一些专家和网友表示,独生子女家庭为国家的计划生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由于意外,现在他们却遭受着巨大的痛苦,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怀,以使他们能够尽可能过好余生。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认为,“不论是对于失独家庭还是丁克家庭,政府应当做的是建立良好的养老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在人们因为政策限制或面临生育选择时,没有后顾之忧。”
  据了解,2007年8月,我国在部分省市试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对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满49周岁后,按规定条件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一定额度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但一些专家认为,救助制度需加大力度,并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以避免每次领补助金都成为一次“回亿痛苦”的经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目前制度突出问题是,对“失独家庭”补助的标准不统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强,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依据,各地方政府补助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制度上的保障。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崔树义建议,政府要及时为“失独家庭”建立档案,对他们除了进行物质上的帮助以外,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他们提供帮助,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指导。而且这项工作不应该只在事情发生后的一两年进行,应是一项长期的、需要跟踪进行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一些社会爱心人士已加入到关爱“失独家庭”的行列。在腾讯QQ建立“全国失独家庭交流群”的高华说,我们建立一个群,就是希望大家有什么困难,在群里面可以讲出来,大家互相帮助,特别是在同一个城市的更为方便。
  一些网友还发起“认领失独父母”活动,让他(她)们重新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彼此之间有一种真实的情感,老人对你是一种牵挂,你对他们是一种安慰。”参与者王海霞说。(完)







上一篇:大家团结起来反对计划生育,让悲痛少一些
下一篇:失独之痛精神状态 我们做志愿者的应该知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